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魏了翁的《送曾尚右知信州分韵得州字》 全文: 长安十二门,冠盖如云稠。 浮骖不停趋,九衢滔滔流。 朝握扶桑辔,暮行背椒丘。 驾言入从之,道左伤吾辀。 温陵有佳干,清姿秀琅球。 蚤畴抡魁望,盛之蓬瀛洲。 荣进付膜外,寡欲自日休。 需章臣有母,自诡以一州。 彤幨下青冥,锦舆居上头。 小施活国手,雕瘵会有瘳。 同省并门居,昔我陪清游。 一时四同年,气味骨肉侔。 而君堂堂去,别袂挽不留。 迅商起层旻,候虫催功裘。 问学常苦艰,岁月忽忽遒。 古今同一歧,古岂真难俦。 原言事穮蔉,勿作刈犹谋。 会面岂不再,为君刮双眸。
参考注释言事(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见 宣王 ,不言事。”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 、 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 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 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