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陆景龙的《霅溪翁山居图》 全文: 山林之幽乐且闲,何人卜居云半间。 草楼高出苍树杪,石梁斜压清溪湾。 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林接烟雾。 微茫万顷白连天,雁阵凫群落无数。 樵歌初断渔唱幽,沙头人卧竹叶舟。 青山数点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苕溪问清隐,溪上分明如此景。 别来时或枉梦思,忽见此图为心醒。 钱翁少年善丹青,晚岁笔意含英灵。 兴来漫临北苑画,妙入毫末穷杳冥。 无声诗与有声画,翁能兼之夺造化。 词林诸老富品题,一纸千金重光价。 应君持此索我诗,愧乏琼玖答赠之。 临风展玩三太息,宁不为动莼鲈思。 我今借屋湖山里,恍惚风烟无乃似。 拟将三尺白剡藤,试烦东邻雪篷子。
参考注释湖山(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恍惚(1)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精神恍惚 (2) 证名。指神思不定、慌乱无主。由于七情内伤、外邪内干、发汗过多而损伤心气,以致精神不定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无乃 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