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清淮浊汴争强雄,龟山下閟支祁宫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清淮酒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上字黄封谁可识,偷传 王 氏法应真。清淮始变醅犹薄,句水新来味更醇。”自注:“清淮酒,本 王九 传法於 山阳 。” 争强亦作“争彊”。争为强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吴 晋 争彊。 晋 人击之,大败 吴 师。”《晋书·天文志下》:“ 慕容垂 、 翟辽 、 姚萇 、 苻登 、 慕容永 并阻兵争强。” 宋 赵师侠 《踏莎行》词:“多图广计要争强,如何人力将天胜。” 明 刘基 《放歌行》:“龙蛇未分明,智力正争强。” 龟山(1).山名。在 山东省 泗水县 东北。《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唐 孔颖达 疏:“ 鲁 境又同有 龟山 、 蒙山 ,遂包有极东之地。”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 龟山 蔽 鲁国 ,有斧且无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浙江 又北逕 山阴县 西,西门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龟,故亦有 龟山 之称也, 越 起 灵臺 於山上。” (2).山名。在 浙江省 。 (3).山名。在 四川省 。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涪州》:“ 龟山 在 黔江 东岸之山,今州治据一小山,其形如龟。” (4).山名。在 福建省 将乐县 东北。《大明一统志·延平府》:“ 龟山 在 将乐县 北三里,山形如龟, 宋 杨时 归休於此,因号 龟山 。” (5).山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汉阳城 东北, 长江 之滨,与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又称 鲁山 、 大别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盱眙县 。相传 禹 治 淮 ,获水神 无支祁 ,镇之 龟山 之下,即此。参阅《大平寰宇记·临淮县》。 (7).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 支祁亦作“ 支祈 ”。1.水神名。即 无支祁 。 唐 李公佐 《古岳渎经》:“﹝ 夏禹 ﹞乃获 淮 涡 水神,名 无支祁 ,善应对言语,辨 江 淮 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踰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倐忽,闻视不可久……颈鏁大索,鼻穿金铃,徙 淮阴 之 龟山 之足下,俾 淮水 永安流注海也。” (2).相传今 江苏省 盱眙 县东北 下奄山寺 后的 支祁井 即 夏禹 锁 支祁 处。见《清一统志·泗州直隶州·山川》。 宋 苏轼 《濠州七绝·涂山》:“川锁 支祁 水尚浑,地理 汪罔 骨应存。”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 支祈 尺郭 移下瀨,威名遣作天南雷。”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见赠作》:“号召百族相聚谋,铁锁重使 支祁 囚。”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