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焦山观古鼎作歌再和沈德潜韵》 全文: 焦山初萃羽卫屯,金山西望真弟昆。 大江浩浩势莫并,罗刹奚足称抹坤。 三度此曾未一驻,顿置自谓非温存。 丹徒策马循野路,北固回望犹高蹲。 剪流片刻达彼岸,眄影已觉清神魂。 重书瘗鹤碑宛在,旧碑仍弆屋漏痕。 僧庵镇宝定何是,合属周鼎宁虚言。 龙光凤文腾駮荦,古色可睹不可扪。 咏事义正王铨部,释文古博程昆崙。 后来老沈歌亦好,皆足佳话传空门。 忆我辛未喜创遇,长歌曾和元音浑。 丁丑壬午姑舍是,见则见矣仍祗园。 兹来胜境住信宿,风恬浪静峰黄昏。 登临兴毕憩虚室,洪篇险韵从头论。 聚星孤屿例尚在,萼山京口迹早吞。 沧桑有变鼎不变,永同谯阜延高奔。 册令世惠衣锡元,恒看虹彩烛紫阍。
参考注释义正(1).同“ 义政 ”。正,通“ 政 ”。《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士君子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 (2).犹正义、道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义正所在,视死犹归;支解寸断,不易所守。” 铨部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 唐 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 宋 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 明 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銓部”指吏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銓部类出见次,士大夫乐从远宦。”《宋史·选举志四》:“在朝廷则当量人才,在銓部则宜守成法。”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误指不孝曾为伪学士,殊为骇然,而銓部无据呈代题之例。”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后世虑选人之请托、銓部之徇私也,於是 崔亮 裴光庭 定为年劳资格之法。”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宋史·选举志四》、《明史·选举志三》。 释文(1) 解释文字音义(多用于书名,如《经典释文》) (2) 考订甲骨文、钟鼎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