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吴芾的《和王夷仲咏施粥》 全文: 伊昔岂无旱,赫日流金石。 伊昔岂无水,巨浸连天白。 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 时方属新秋,稻子半黄赤。 倏然卷地来,一扫不遗力。 但觉田亩空,不见仓箱积。 余祸及吾民,来春有饥色。 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 往往成流离,有家归不得。 我方还里闾,正值此艰厄。 有心怀拯救,不寐欲通昔。 念无捐廪人,此意空愤激。 民饥犹己饥,吾宁忍独食。 作糜倒瓶粟,恨不及九百。 纠合族与隣,乐从有吾叔。 岂但一时利,永作他年额。 要令里中人,自此长饱德。 虽或有凶年,不复更他适。 郑罕与宋乐,未足为匹敌。 施厚报必丰,会须看他日。
名句书法欣赏 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未若不如,比不上。《后汉书·荀彧传》:“ 彧 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 楚 汉 在 滎阳 、 成皋 閒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 宋 苏轼 《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之緇褐,岂如散廩以活饥民。” 去岁 去年 飘忽(1) (风和云)等迅速飘移,轻快迅疾的样子 (2) 像波浪一样随风起伏 飘忽无迹 终夕通宵;彻夜。《左传·昭公二十年》:“终夕与於燎。”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或有时上引诸文士賡唱终夕,以示暇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