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无罣碍兮能自在,一悟顿消穷劫罪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伯端的《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全文: 参考注释罣碍(1).佛教语。谓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唐 庞蕴 《杂诗》之四:“神识苟能无罣碍,廓周法界等虚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待把我这一寸心田无罣碍,大道的事着你世人不解,则愿的一帆西风,送上我那三岛 逢莱 。”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今设有人焉,自无始以来,无生死,无苦乐,无世人之罣碍,而唯有永远之知识。” (2).羁绊;牵掣;障碍。《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著此屐者,能令人飞行无罣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生以忤直罢官,罣碍不得归。” 刘大白 《将来的人生》诗:“让从前挡住了将来,谁忍受这般罣碍?” 自在(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顿消突然消失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