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朱棣的《阙里孔子庙诗》 全文: 巍巍元圣,古今之师。 垂世立言,生民是资。 天将木铎,以教是畀。 谓欲无言,示之者至。 惟天为高,惟道与参。 惟地为厚,惟德与含。 生民以来,实曰未有。 出类拔萃,难乎先后。 示则不远,日用攸趋。 敦序有彝,遵于圣模。 仰惟皇考,圣道实崇。 礼乐治平,身底厥功。 曰予祗述,讵敢或懈?圣绪丕承,仪宪永赖。 岩岩泰山,鲁邦所瞻。 新庙奕奕,饬祀有严。 鼓钟镗镗,璆磬戛击。 八音相宣,圣情怡怿。 作我士类,世有才贤。 佐我大明,于斯万年。
参考注释士类文人、士大夫的总称。《后汉书·宦者传·孙程》:“臣生自草茅,长於宫掖,既无知人之明,又未尝交知士类。”《晋书·袁耽传》:“ 耽 字 彦道 ,少有才气,俶儻不覊,为士类所称。”《新唐书·元稹传》:“然其进非公议,为士类訾薄。”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还有茶商盐贩,本来是不齿于‘士类’的,现在也趁着新旧纷扰的时候,借刻书为名,想挨进遗老遗少的‘士林’里去。” 才贤(1).有品德才能的人。《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古来环辙人,往往皆才贤。” (2).才德兼备。 清 吴敏树 《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苟其学问足以成身,文章足以持论,功业足以施於当时,如是则为才贤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