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道潜的《次韵景文会朱充仁大夫魏敏中朝奉于望湖楼长句》 全文: 高楼冠浮云,下瞰百顷湖。 清漪照两岸,秀色含菰蒲。 骚人富笔力,领略惊须臾。 短长随万象,肯议鹤与凫。 二客各英妙,温温古为徒。 从公文字饮,所乐非歌呼。 酒酣挹诸山,高下如迎趋。 篮舆复迤逦,远访飞来孤。 炎蒸近亭午,天地如大炉。 石泉饮吾庐,快意犹过屠。 松门彻九里,始见灵山隅。 佳名自开皇,籍甚闻中区。 幽芳不时艳,地胜乃滋濡。 招提数四海,雄观宜且无。 归途憩寿星,寒碧森万株。 萧骚聒众响,孰辨笙与竽。 抬眸瞩新榜,蔚蔚气自殊。 将军恋清绝,劝客颓玉壶。 道人烹露芽,满盏浮云腴。 傥无方外姿,未可同此娱。
参考注释炎蒸亦作“ 炎烝 ”。1.暑热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五月炎烝气,三时刻漏长。” 唐 杜甫 《热》诗之三:“歘翕炎蒸景,飘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词:“当是时, 河朔 飞觴,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六月炎蒸驱万马,二 崤 风雨断千山。” (2).指炎热地区。 明 吴承恩 《赠冯南淮比部谪茂名》诗:“昨日尚书郎,今日投炎蒸。” 亭午 正午;中午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大炉《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以喻天地。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大鑪覆载之间,占风纳賮。” 唐 杜甫 《遣怀》诗:“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炉,一本作“ 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