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以类相从自感通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沈瀛的《减字木兰花》 全文: 参考注释以类相从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荀子·正论》:“故象刑殆非生於治古,并起於乱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异姓封侯者……虽名班胙土,而礼异人君,必编世家,实同列传。而 马迁 强加别録,以类相从,虽得画一之宜,詎识随时之义?”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又分造词赋,以类相从,或称大山,或称小山,其义犹《诗》之有《大雅》《小雅》也。” 感通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 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