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虞堪的《宿坚公房咏高丽石琉璃》 全文:石灯如仰月,云截水光寒。
 不为山灵秘,应从海若刓。
 中虚长寂照,表净即空观。
 绝胜青黎杖,寥寥伴夜阑。
 
 参考注释中虚(1).指胸腔。《荀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 杨倞 注:“心居於中空虚之地。” 梁启雄 释:“指人体上的胸腔。” (2).指心。《子华子·北宫子仕》:“夫人之中虚也,不得其所欲则疑,得其所不欲则惑;疑惑载於中虚,则荆棘生矣。” 宋  苏轼 《读道藏》诗:“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 (3).里面空虚。《鹖冠子·学问》:“中虚外博,虽博必虚。” 晋  傅咸 《琵琶赋序》:“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之象也。” (4).犹虚心。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是故 曾点 终於狂而不实,而 曾参 信道之后,遂能以中虚而不易终身之定守者,则夫子来归而后得斯人也。” (5).中气虚弱。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 空观佛教语。对空谛的观想。以体认无相为宗。亦指天台宗所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之一。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禪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諦不可乱。”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五》:“修三止者,是体真止依止。修三观者,是空观依止。”参见“ 空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