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丘梁的《登清凉石有感》 全文: 君不见,清凉山前一灵石,一片方方大如席。 云是文殊说法座,千古流传夸胜迹。 我生闻说自孩提,将信还疑难考索。 寄慕兹山四十春,苦为浮名缚冠帻。 迩束嫡宦游汾阳,行旌北指台山冈。 跻攀万仞不惮险,清秋天爽披清凉。 石旁拭目辩真伪,恐感禅家虚诞累。 殷勤立石遍招呼,仆夫累为堪容萃。 始信空中色相真,石能幻化通灵神。 石灵愈信文殊道,道神常显空中身。 空中身,灵山塔,我问灵山山不答。 异石中藏玄妙机,识破玄机输老衲。 老衲前知石灵性,坐石谈经神鬼听;经余晓月诸山静,神光绕石天花馨。
名句书法欣赏 异石中藏玄妙机,识破玄机输老衲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中藏(1).内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人嗜粥,故中藏实。” (2).指内心情感或腹中才学。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比兴互陈,反覆唱叹,而中藏之懽愉惨戚,隐跃欲传。”《歧路灯》第十一回:“﹝ 侯冠玉 ﹞説了一会话,大约语言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3).喻诗文内容。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 (4).中藏府的省称。 玄妙 深奥微妙 玄妙的学说 识破 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玄机(1)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2) 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老衲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亦有借用于道士者。 唐 戴叔伦 《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盌,斜阳送客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长公绣口锦心,不日连枝奋北;老衲萍踪浪跡,来朝一苇度西。” 清 黄遵宪 《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