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潮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 全文: 寒食二月三月交,红桃破纇柳染梢。 阴晴不定野云密,黕黕鼓声湖岸坳。 使君千骑出南圃,歌吹前导后鸣铙。 是时辄预车马末,倾市竞观民业抛。 竹亭临水美可爱,嗑咂草木皆吐苞。 游人春服靓妆出,笑踏俚歌相与嘲。 使君白发体尤健,自晨及暮奏酒肴。 尔辈少年翻易倦,倚席欠伸谁得教。 公虽不责以正礼,我意未容诚斗筲。 逡巡秉烛各分散,小人争路何呶呶。
名句书法欣赏 逡巡秉烛各分散,小人争路何呶呶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逡巡(1)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2) 一刹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3) 时光消失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秉烛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分散 分在各处;不集中 人群在第一声枪响时就分散了 小人(1) 〈方〉 (2) 指子女 养这么一个小人就让夫妻俩够操劳的了 (3) 小孩儿 争路(1).赶路。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一:“归鞍畏日晚,争路上河桥。” (2).犹争途。《南史·刘瑀传》:“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与駑马争路?” 宋 陆游 《与儿辈泛舟西湖》诗:“杨花正与人争路,鳩语还催雨点衣。” 呶呶 指人没完没了的讲话,惹人讨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