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晃冲之的《次韵集津兄会群从王敦素宿王立之园明日西征》 全文:秋高访幽居,风急桑未落。
 天寒鸡犬静,地僻门巷阔。
 主人避世贤,自说久栖泊。
 呼儿出樽罍,梨栗亦不恶。
 宾客四五人,谈笑动林薄。
 夜阑惨无懽,离忧倏中作。
 伯也天下士,千金轻一诺。
 挥斥杨墨徒,正是邹鲁学。
 如何但银鱼。
 生事了无托。
 惜哉桃李姿,见笑葵与藿。
 鸡鸣驱车行,令人意参错。
 
 参考注释出樽见“ 出尊 ”。 梨栗亦作“棃栗”。1.梨树与栗树。 汉  扬雄 《长杨赋》:“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 (2).指梨子与栗子。 唐  秦系 《山中奉寄钱起员外兼简苗发员外》诗:“稚子唯能觅梨栗,逸妻相共老烟霞。” 明  高启 《赠杜进士儿端》诗之二:“不贪棃栗自相亲,识是君家旧友人。” 不恶(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