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王恽的《玉漏迟 前一篇怀旧有感,曰粼吹者,为见寄》 全文: 越山征路杳。 东南淡淡,长空飞鸟。 俪影同翻,明月一枝乌远。 共道有心避事,甚未若、从渠相调。 君莫笑。 南楼苦要,胡床舒啸。 空扰。 画里江山,总轮与风流,眼中年少。 也学凝儿,官事几时能了。 一曲骊歌未动,还梦到、三山晴照。 江月晓。 莫为赏音稀少。 生也。 孙登者,为足下与诸君也。 二子者,为西溪春山两忘年友也。 后一阕将行即事,曰三山者,福城中山也。 岁梦者,为不肖拜命前后,凡梦三至其处。 曰赏音不少者,为彼中宋吏部陈菊圃者甚众,故云。 二篇自觉语硬音凡,固非乐府正体,望吾子取其直书,可也 名句书法欣赏 共道有心避事,甚未若、从渠相调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有心 有某种想法 有心人 避事谓逃避职事。《宋书·蔡兴宗传》:“时 义恭 録尚书事,受遗辅政,阿衡幼主,而引身避事,政归近习。” 唐 李端 《长安书事寄卢纶》诗:“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元 虞集 《陈文靖公谥议》:“此其视无能而求用,避事而取名,以傲忽欺罔一时者,为何如也?” 清 杨潮观 《偷桃捉住东方朔》:“偏你神仙,避世偷闲,避事偷懒。” 未若不如,比不上。《后汉书·荀彧传》:“ 彧 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 楚 汉 在 滎阳 、 成皋 閒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 宋 苏轼 《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之緇褐,岂如散廩以活饥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