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沈辽的《送荣叔归萧山》 全文: 畴昔来会稽,浮舟出江堤。 苍茫望津道,隐隐辟招提。 虚气发峻岭,疑有至人栖。 龙象兹拥卫,群木皆萋萋。 吾家浮屠老,早岁离烦迷。 持律破三业,悟道臻渊倪。 法网覆众生,一念绝町畦。 戒刀割大荤,水陆无象犀。 凡物有极势,固难叙阶梯。 兀然被衣裓,谁能判金泥。 六时宣法音,万生荷提携。 愚人本无识,有识自难稽。 如我解所说,安可议东西。 稽首送归驭,信美旧山蹊。
参考注释持律犹持戒。《大宝积经·郁迦长者会》:“谁是持律,谁持阿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贫道持律而已,可求 孙先生 。” 宋 苏轼 《宸奎阁碑》:“ 璉 虽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严甚。” 三业(1).佛教语。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浄。” 宋 黄庭坚 《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 (2).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七:“凡夫、二乘及与菩萨,具有三业。” 悟道 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 悟道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