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摘自《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不近人情,整个世界都会显得艰难恐怖;不懂事物的真相,一生都活在虚幻梦境中。 原文摘要: 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 名句书法欣赏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不近人情 言行与人情世故有违背的 这个人办事一向不近人情 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畏途 险恶可怕的路径,比喻做起来很危险和艰难的事 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他将此视为畏途 不察不察知;不了解。《楚辞·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明无不察,容光之微必照。” 鲁迅 《书信集·至杨霁云》:“辑印起来,可知也未始不可以作后来者的借鉴。但读者不察,往往以为这些是个人的事情。” 物情(1) 情理 物情世态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梦境 梦中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