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全文: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时蚕坼蔟。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畬田栗。 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名句书法欣赏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杜预 注:“霖雨为人所患苦。” 孔颖达 疏:“《诗》云‘以祈甘雨’,此云苦雨。雨水一也,味无甘苦之异养物为甘,害物为苦耳。”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一:“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宋 苏轼 《过海》诗:“参横斗落转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郭小川 《昆仑行》诗之一:“ 太行山 的苦雨,早被革命歌声唱断。” 入梅进入梅雨期。各地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 宋 陆游 《入梅》诗:“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元 陈元靓 《岁时广记·夏黄梅雨》:“《四时纂要》云:‘梅熟而雨曰梅雨。’又 闽 人以立夏后逢庚日为入梅,芒种后逢壬日为出梅。”《文汇报》1984.5.21:“因此,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而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 瘴云犹瘴气。 唐 杜甫 《热》诗之二:“瘴云终不灭, 瀘水 復西来。” 唐 张祜 《送徐彦夫南迁》诗:“瘴云秋不断,阴火夜长然。” 含毒小毒虫名。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含毒》:“含毒者,蚊蚋之属, 江 岭 间有之, 郴 连 界尤甚。中者慎勿以手搔之,搔则愈痒愈毒。但布盐於上,以物封裹半日间,毒则解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