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炎正的《洞仙歌(寿稼轩)》 全文: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
 曾对金樽伴芳草。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谁信东君曾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
 
 参考注释金樽亦作“ 金尊 ”。酒尊的美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诗:“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之一:“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綺筵。” 闻一多 《红烛·深夜底泪》:“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将酌进上帝底金樽。” 芳草(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