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尤袤的《淮民谣》 全文: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参考注释供应(1) 为…提供商品或食物 供应粮食 (2) 以物质满足需要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食物从何处来》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向前 先前,以前 不似向前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笞箠亦作“ 笞棰 ”。亦作“ 笞捶 ”。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