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邓肃的《玉山避寇》 全文:前年十月间,胡兵满大梁。
 小臣阻天对,血涕夜霑裳。
 去年十月间,左省谪征商。
 扁舟归无处,江浙俱豺狼。
 今年十月间,叛卒起南方。
 官兵且二万,一旦忽已亡。
 一身幸无责,奉亲走穷荒。
 天宇如许大,八口无处藏。
 空山四十日,画饼诳饥肠。
 朅来古招提,和气霭修廊。
 迎门有禅伯,梵行照穹苍。
 却念客无归,烧猪饭苏郎。
 方袍二百指,祖灯其复光。
 中有护法人,义气干天枪。
 倒床得甘寝,不知冬夜长。
 明朝曹夫子,破浪飞危樯。
 入门郁春色,满船载琼浆。
 高谈惊霹雳,佳句刻琳琅。
 那知奔窜中,一乐得未尝。
 何当扫阴雪,四海共春阳。
 便携我辈人,浩歌归醉乡。
 世事如奕棋,臧否均亡羊。
 蓑衣可钓月,底处是金章。
 
 名句书法欣赏 方袍二百指,祖灯其复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方袍(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 唐  许浑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诗:“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梦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 (2).借指僧人。 唐  司空曙 《题凌云寺》诗:“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赞皇  李公 之镇 浙 右,以 南朝 众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诸寺,令择一人,送至府中。” 百指犹言十口;十个人。 唐  元结 《元鲁县墓表》:“不颂之,何以戒占田千夫、室宇千柱、家童百指之徒也哉!”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米芾 ﹞且言举室百指,行至 陈留 ,独得一舟如许大,遂画一艇子行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