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 全文:二宗性清真,俱抱岁寒节。
 常思风云会,为国奋忠烈。
 道方沧波穨,位有豺虎窃。
 夫妇相鱼肉,关中一丈雪。
 北风夜涔涔,竹枯松柏折。
 泰来拔茅连,井收寒泉冽。
 天地复其所,我辈皆慰惬。
 何为对樽壼,似见小敌怯。
 大宗垂紫髯,贵气已森列。
 小宗新换骨,健啖颇腴悦。
 昨宵连环梦,秣马待明发。
 寒日一线长,把酒相喻说。
 人生但安乐,逢世无巧拙。
 斑衣戏亲庭,不作经年别。
 犹有未归心,远寄丁香结。
 
 参考注释道方规律;法则。 唐  郭行则 《对矜射判》:“ 少翁 不伏,雅叶道方; 张迴 非优,谓符彝典。” 沧波碧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閲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澮。”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昭昭 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 明  秦夔 《同金广信宗器游番湖》诗:“汀州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 赵朴初 《水仙子》词:“问归船载着情多重?托沧波消息通。” 豺虎(1).豺与虎。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晋  张载 《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 清  陈鹏年 《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 (2).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汉  王粲 《七哀诗》:“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 清  徐昂发 《铁岭关》诗:“缅昔豺虎鬭,百战争要害。” 邓中夏 《过洞庭》诗:“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