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周格非的《绿头鸭/多丽》 全文:陇头泉,未到陇下轻分。
 一声声、凄凉呜咽,岂堪侧耳重闻。
 细思量、那时携手,画楼高、帘幕黄昏。
 月不长圆,云多轻散,天应偏妒有情人。
 自别后、小窗幽院,无处不消魂。
 罗衣上,残妆未减,犹带啼痕。
 自一从、瓶沈簪折,杳知欲见无因。
 也浑疑、事如春梦,又只愁、人是朝云。
 破境分来,朱弦断后,不堪独自对芳樽。
 试与问,多才谁更,匹配得文君。
 须知道,东阳瘦损,不为伤春。
 
 名句书法欣赏 罗衣上,残妆未减,犹带啼痕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汉  边让 《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唐  杜甫 《黄草》诗:“万里秋风吹 锦水 ,谁家别泪溼罗衣?” 明  周在 《闺怨》诗:“ 江 南二月试罗衣,春尽 燕山 雪尚飞。” 残妆亦作“ 残粧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唐  张谓 《扬州雨中观妓》诗:“残妆添石黛,艷舞落金鈿。” 明  陈所闻 《当垆美人》词:“只见残粧半闪篝灯下,妒杀芙蓉两岸花。”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褪了,眼圈显得微黄,眉毛的黛色也仿佛两边不一样。” 见“ 残妆 ”。 啼痕泪痕。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侵履跡,红粉溼啼痕。” 元  曾瑞 《蝶恋花·闺怨》套曲:“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二:“絶无消息传青鸟,认得啼痕在玉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