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石的《送虞枢密还朝》 全文:一官齿发老侵寻,金马当年博陆沉。
 樽俎笑谈人不见,玑衡造化我无心。
 曾瞻玉鼎三嵎近,便觉朱门百仞深。
 忍使王阳行九折,囚山未敢废南音。
 
 参考注释玉鼎(1).玉制的鼎。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汉成帝 顾成庙有三玉鼎、二真金炉。”《宋书·符瑞志下》:“ 晋成帝  咸康 八年 庐江  舂穀 县 留珪 夜见门内有光,取得玉鼎一枚,外围四寸。 豫州 刺史 路永 以献。著作郎 曹毗 上《玉鼎颂》。” (2).指传国重器。喻国运,政权。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玉鼎再亏,金陵不復。” (3).古代炊具的美称。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故有忽白璧而乐垂纶,负玉鼎而要卿相。” 宋  秦观 《茶》诗:“玉鼎注漫流,金碾响杖竹。” (4).指香炉。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七绝》之三:“声和塞色金徽润,香散穹庐玉鼎温。” 朱门(1) 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 (2) 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百仞八尺为仞。百仞,形容极深或极高。《列子·汤问》:“引盈车之鱼於百仞之渊、汩流之中。”《隋书·天文志上》:“今悬珠於百仞之上,或置之於百仞之前,从而观之,则大小殊矣。” 明  方孝孺 《贫乐窝记》:“戚然若蒙不洁而恐人之觉也,凛然若临百仞之渊而忧其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