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答吕公著见赠》 全文: 晋人歌蟠蟀,孔子录於诗。 因知圣贤心,岂不惜良时。 行乐不及早,朱颜忽焉衰。 驰光如騕褭,一去不可追。 今也不强饮,后虽悔奚为。 三年谪永阳,陷◇不知危。 种树满幽谷,疏泉泻清池。 新阳染山木,撩乱发枯枝。 无人歌青春,自釂白玉◇。 今者荷宽宥,乞州从尔宜。 西湖旧已闻,既见又过之。 菡萏间红绿,鸳鸯浮渺弥。 四时花与竹,◇俎动可随。 况与贤者同,薰然袭兰芝。 醁醅寒且醥,清唱婉而迟。 四坐各已醉,临觞独何疑。 昔人逢麴车,流涎尚垂颐。 况此杯中趣,久得乐无涯。 多忧衰病早,心在良可噫。 譬若卧枥马,闻鼙尚鸣悲。 春膏已动◇,百卉渐葳蕤。 丹砂得新方,旧疾庶可治。 尚可执鞭弭,周旋以忘疲。
名句书法欣赏 晋人歌蟠蟀,孔子录於诗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