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淳的《榘子名字义》 全文: 小子成人尔定孙,成人来前吾语成人汝。 尔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尔名以榘,字尔以方叟。 告尔名字义,尔其敬听受。 榘所以为方,是为法度器。 极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成人,其本一而已。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当然不容易,万殊而一揆。 截截有成法,方正无少陂。 圣人安而行,所欲不逾此。 贤者勉而复,折旋必中矣。 学者思圣贤,於学亦必以。 所择要精明,所执在固緻。 法皆自中定,方非由外至。 如或非礼视,是以不法视。 於视为不方,随物而妄宣。 如或非礼动,是以不法动。 於动为不方,随物而妄往。 惟视方而明,不为非礼倾。 惟听方而聪,不为非礼从。 惟言方而信,不为非礼徇。 惟动方而直,不为非礼适。 一一守吾法,私意无容杂。 寻绝枉尺为,乘戒诡遇合。 直道范驰驱,何行不检押。 其可者则与,不可者必拒。 交游自正方,不随不可去。 有善者则从,不善者必克。 处事自正方,不随不善溺。 随物则为圆,非圆特其偏。 同流而合汙,在方诚有愆。 先方而后圆,於圆乃可全。 既无一不方,斯无一不圆。 动容皆中礼,从心得孔传。 岂但方之熟,实惟圆之安。 圣法万世在,榘尔其勉旃。 称名惕自省,闻字肃反观。 斯义无尔愧,服膺常拳拳。
名句书法欣赏 斯义无尔愧,服膺常拳拳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服膺铭记在心;衷心信奉。《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朱熹 集注:“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惻;肠千结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愿郎君捐有餘之才,崇未至之德,前哲训迪后进,拳拳如此,为后进者,得不服膺而书绅。”《两般秋雨盦随笔·袁赵蒋》引 清 程原湘 诗:“平生服膺止有两, 江 左 袁公江 右 蒋 。” 郁达夫 《沉沦》四:“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 拳拳 诚恳、深切的样子;弯曲的样子 拳拳报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