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郭邦彦的《读毛诗》 全文:含气有喜怒,触物无不鸣。
 天机泄鸟迹,文字从此生。
 谁言土苇器,声合天地清。
 朴坏牺氏瑟,巧露娲皇笙。
 末流不可障,声律随合并。
 遍读萧氏选,不见真性情。
 怨刺杂讥骂,名曰离骚经。
 颂美献谄䛕,是谓之罘铭。
 诗道初不然,自是时代更。
 秦火烧不死,此物如有灵。
 至今三百萹,殷殷金石声。
 汉儒各名家,辩口剧分争。
 康成独麾戈,诸儒约连衡。
 祭酒最后出,千古老成精。
 我欲读尔雅,不辨螯蟹名。
 尚怜沈谢辈,满箧月露形。
 孔徒凡几人,入室无长卿。
 三子论性命,举世为讥评。
 白首草太玄,才得覆酱罂。
 不如匡鼎说,愈笑人愈听。
 
 参考注释含气(1).含藏元气。《淮南子·本经训》:“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 (2).含有气息。形容有生命者。亦特指人。《汉书·贾捐之传》:“故君臣歌德,含气之物各得其宜。”《魏书·节义传·王玄威》:“先帝统御万国,慈泽被於苍生,含气之类莫不仰赖。”《新唐书·于志宁传》:“世谓 神农氏 尝药以拯含气,而 黄帝 以前文字不传。”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至於六府顺敍,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内,含气之属,皆裕如也。” 有喜 怀孕 触物接触景物、事物。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无不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