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驱攘事虽定,收合信疮疣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曾巩的《送徐竑著作知康州》 全文: 参考注释驱攘
驱攘:驱除;扫荡。《旧唐书·马燧传》:“两河鼎沸,寇盗横行; 燧 等虽志在勤王,竟莫能驱攘患难。” 宋 苏轼 《祭常山神祝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岁秋九月,当与吏民復走庙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共力驱攘,恢復旧疆。” 敺攘:驱除。 唐 元稹 《杜载监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诚在将军;奬飞驰之劳,宜加宪秩。” 合信(1).应验之符瑞。《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 周 之白鱼,曷足比焉。” (2).谓诚信如四时运转之准确无误。《淮南子·泰族训》:“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疮疣(1).机体表面的赘生物。 唐 李翱 《解江灵》:“疮疣生心,洗刮不落。” (2).比喻痛苦或祸害。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逾岭到任所,低颜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随事生疮疣。”《法苑珠林》卷十八引《观佛三昧经》:“魔王心怒,即欲直前。魔子諫曰:‘父王无辜,自招疮疣,菩萨行浄,难动如地,云何可坏。’” 宋 苏舜钦 《哭师鲁》诗:“二边方横猾,四海皆疮疣。” 宋 梅尧臣 《送柳秘臣大名知录》诗:“浑浑发西极,奋奋入九州。自古患决溢,于今为疮疣。”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