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拟意》 全文: 怅望逢张女,迟回送阿侯。 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妙选茱萸帐,平居翡翠楼。 云屏不取暖,月扇未遮羞。 上掌真何有,倾城岂自由。 楚妃交荐枕,汉后共藏阄。 夫向羊车觅,男从凤穴求。 书成祓禊帖,唱杀畔牢愁。 夜杵鸣江练,春刀解若榴。 象床穿幰网,犀帖钉窗油。 仁寿遗明镜,陈仓拂彩球。 真防舞如意,佯盖卧箜篌。 濯锦桃花水,溅裙杜若洲。 鱼儿悬宝剑,燕子合金瓯。 银箭催摇落,华筵惨去留。 几时销薄怒,从此抱离忧。 帆落啼猿峡,樽开画鹢舟。 急弦肠对断,翦蜡泪争流。 璧马谁能带,金虫不复收。 银河扑醉眼,珠串咽歌喉。 去梦随川后,来风贮石邮。 兰丛衔露重,榆荚点星稠。 解佩无遗迹,凌波有旧游。 曾来十九首,私谶咏牵牛。
参考注释祓禊犹祓除。古祭名。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 薛君 《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 杜笃 《祓禊赋》)。 三国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后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 刘桢 《鲁都赋》)。 汉 刘桢 《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嬉。”《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 南朝 梁 刘昭 注:“ 蔡邕 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滨,盖出於此。” 唐 张志和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诗:“ 黄河 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辽史·王鼎传》:“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珂珮晨閒,文章秋横,祓禊西山雨。” 畔牢愁(1). 汉 扬雄 所作辞赋篇名,已佚。《汉书·扬雄传上》:“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畔,离也。牢,聊也。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也。” (2).借指离愁之作。 唐 杜牧 《寄浙东韩乂评事》诗:“梦寐几回迷蛺蝶,文章应广《畔牢愁》。” 唐 李商隐 《拟意》诗:“书成祓禊帖,唱杀《畔牢愁》。”亦省作“ 畔牢 ”。 宋 林逋 《和唐异见寄》:“骚人新遗《畔牢》词,隐几微吟愧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