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惠能的《自性真佛解脱颂》 全文: 真如净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真魔。 邪见之人魔在舍,正见知人魔则过。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忽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化身报身及法身,三身元本是一身。 若向身中觅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清净因,除淫即无净性身。 性中但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顿教门,悟即眼前见世尊。 若欲修行云觅佛,不知何处欲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者是西流,救度世人须自修。 今报世间学道者,不于此见大悠悠。
参考注释正见(1).佛教语。八正道之一。意为具有“四諦”理的见解,亦即关于人生真理的彻底领悟。 唐 澄观 《华严经纲要》:“正见牢固,离诸妄见。”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深嘵正见,玅识来果。”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八种经典》:“用正见,观真理,莫出于《观音普贤菩萨法行经》。” (2).正确的见解。 郭沫若 《沸羹集·<历史·史剧·现实>》:“应该写成好还是坏,你再要拿出正见来,然后才能下出一个‘不妥’。” 三毒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晋 法显 《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变成(1) (2) 从以前的状态或情况转化为现在的状态或情况 由于许多人偷木料,茂密的山林变成了光山坡 (3) 呈现某种新的实质或性质而成为… 他以前的敌人变成了忠实的盟友 无假(1).谓本即纯真,无借虚饰。 晋 陶潜 《命子》诗:“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2).犹不须。 北周 庾信 《园花》诗:“自红无假染,真白不须妆。”《北齐书·杨愔传》:“我不恨卿,无假惊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