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眇眇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朱放的《送温台》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眇眇(1).微末。《书·顾命》:“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孔 传:“眇眇,微也。”《汉书·文帝纪》:“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於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 颜师古 注:“眇眇,犹言细末也。” 三国 魏 曹植 《仲雍哀辞》:“彼孤兰之眇眇,亮成榦其毕荣。” 唐 皮日休 《晋文公不合取阳樊论》:“臣 重耳 以眇眇之德,处专征之任。” (2).孤单无依貌。《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王逸 注:“言己放流,不得内竭忠诚,外尽形体,东西眇眇,无所归附也。” 宋 曾巩 《泰山谢雨文》:“臣愚,行为时之所背,言为时之所轻。寡儔少知,眇眇煢煢。” 林百举 《悲愤》诗之十:“眇眇梅孤鹤瘦身,登楼四望独愴神。” (3).辽远;高远。《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兴祖 补注:“眇眇,远也。”《文选·陆机<文赋>》:“心懍懍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李善 注:“眇眇,高远貌。”《魏书·儒林传·徐遵明》:“是故眇眇四方,知音之类,延首慕德,跂踵依风。” 明 唐寅 《刘太仆墓志铭》:“仰止高山,恋餘光之眇眇。” (4).眯眼远望貌。《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眇眇,远视貌。” (5).风吹动貌;飘动貌。 汉 张衡 《思玄赋》:“云霏霏兮绕余轮,风眇眇兮震余旟。”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七:“云容衣眇眇,风韵曲泠泠。” 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去时结束 三月来时如猛狮,去时如羊羔 浮云(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流水(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自相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