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右耳已从前月聋,更欲忘言到瘖哑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德洪的《次韵见赠》 全文: 参考注释右耳汉字偏旁,其形为“阝”,如“邦”、“郊”、“部”等字的右边部分。 从前(1) 往昔,先前 从前香山观有个道士天天讲故事 (2) 曾经,一度 从前和她很熟悉,可是现在忘记了她的名字 忘言(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瘖哑亦作“ 瘖瘂 ”。 1.不能言。《法苑珠林》卷五八引《佛说太子沐魄经》:“志若死灰,身如枯木,耳不听音,目不视色,状类瘖瘂聋盲之人。”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不是先生瘖哑了,怕杀 乌臺 旧案。”《西游记》第三九回:“这老道是一个瘖瘂之人,却又有些耳聋。”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迄今数百年,影事空飘瞥。问山山瘖瘂,问水水呜咽。”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霆 和他的妻就一直是形同路人,十天半月说不上一句话,瘖哑一般地捱着痛苦的日子,活像一对遭人虐待的牲畜。” (2).沙哑,声音低沉干涩。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鲁侍萍 的样子仿佛变了一个人,在雨里叫喊、哭号,声音已经瘖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他的声音有点瘖哑,说不下去。”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她的声音重又颤慄起来,终于变成微微的瘖瘂了。”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一:“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瘖哑下去。”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