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孙伯善的《去妾词》 全文: 妾昔重颜鲜,抱裯十五年。 阿母云亡主中馈,安排翁续鸾胶弦。 新归主妇情未密,陡然两意生荆棘。 推将怨隙在妾身,教妾彷徨留不得。 翁今爱妾空有心,妾亦知君爱妾深。 自古亡家为颜色,妾身不当千黄金。 回头向翁语,遗子留自乳。 浮云有散时,人生岂长聚。 妾去妇肯留,妾在妇应去。 但愿主翁琴瑟调,妾身不恨无归处。
参考注释怨隙嫌隙。《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狱中。”《旧五代史·晋书·郑韬光传》:“平生交友无怨隙,亲族之间无爱憎,恬和自如,性尚平简。” 清 陈确 《洛蜀论》:“夫事理则有曲直,怨隙则有大小,兵端则有先后,昭然在人耳目,不可掩也。” 师陀 《寒食节》一:“ 痣脸老叔 同那 关七 有点小怨隙。” 妾身旧时女子谦称自己。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南朝 梁 江淹 《古离别》诗:“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 彷徨(1) 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2) 犹豫不决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