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观瀑二首·其一》 全文:试云观瀑合何时,合是炎歊庚伏宜。
 甫向岩前行住步,涤将暑气净无遗。
 
 参考注释云观(1).宫殿门前两边所建高台上的楼观。因其高耸,故称。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藪,象魏化为虎豹之蹊。” (2).泛指高耸的楼台。 宋  贺铸 《水调歌头·台城游》词:“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3).指道院。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佛释·道院》:“鹤观、云观……并道院之称。”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炎歊见“ 炎熇 ”。 庚伏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