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王维的《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全文: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 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 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 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 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 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 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 何辜铩鸾翮,底事碎事与。 又作尿蜀斤龙泉,鵩起长沙赋。 麟终曲阜编,域中君道广。 海内我情偏,乍失疑犹见。 沉思悟绝缘,生前不忍别。 死后向谁宣。 为此情难尽,弥令忆更缠。 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 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 旌车出郊甸,乡国隐云天。 定作无期别,宁同旧日旋。 候门家属苦,行路国人怜。 送客哀难进,征途泥复前。 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 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 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 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 群公咸属目,微物敢齐肩。 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为善吾无矣,知音子绝焉。 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 第一百二十八卷 参考注释何辜何罪,有什么罪。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清 方授 《夜悲歌》之一:“天乎我何辜?双亲离别久。”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青年何辜,遭此荼毒?” 底事(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碎事琐屑的事情。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老人十拗》:“ 郭功父 老人十拗,谓‘不记近事记得远事……儿子不惜惜孙子,大事不问碎事絮。’” 鲁迅 《书信集·致陈烟桥》:“近半年来,因为生了一场病,体力颇减,而各种碎事,仍不能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