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
释义 | 名句出处摘自《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年》 解释:是由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刚柔、快慢、高低、出入、疏密互相调节的。 原文摘要: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清浊(1).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 (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 宋 苏轼 《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4).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李善 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小大(1).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 (2).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郑玄 笺:“小大,犹长幼也。”《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郑玄 注:“小大,犹轻重也。”《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也。”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晋 王羲之 《十七帖》:“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晋 王羲之 《十七帖》:“ 武 妹小大佳也。” (4).指儿子。《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亦恐 权 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至其使,悉斩送 弥 晏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宿舒 、 孙综 前到 吴 ,贼 权 问臣家内小大, 舒 、综对臣有三息。”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唤小大取鐁锣将篦照来。中令自就地取幞头,用公服袖揩拭。” 短长(1) 缺点和长处 (2) 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坏 (3) 意料不到的变故 (4) 物品的短与长 (5) 人的个子的矮或高 疾徐快慢。《周礼·夏官·大司马》:“辨鼓鐸鐲鐃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淮南子·泰族训》:“故寒暑燥溼,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相应也。” 清 戴名世 《盲者说》:“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 朱自清 《标准与尺度·诵读教学》:“读白话文该和宣读文件一般,自然也讲究疾徐高下。” 哀乐用于丧葬或追悼的悲哀乐曲 刚柔(1).阴阳。《易·繫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 (2).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 (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 (4).犹宽严。《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迟速慢和快;缓慢或迅速。《左传·昭公十三年》:“既闻命矣,敬共以往,迟速唯君。” 宋 欧阳修 《鉴画》:“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学使以快短明衡文》:“ 肃顺 问 碧湄 曰:‘子向来写作迟速何如?’”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宜於每时之中分十刻如息紧之比,每刻之中分十秒,每秒之中分十微,其针轮之迟速,即以此定之。” 高下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出入不符之处,差距 有出入 周疏繁密与疏越。《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杜预 注:“周,密也。” 相济(1).互相帮助、促成。《易·序卦》“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晋 韩康伯 注:“则各有所畜,以相济也。” 晋 刘琨 《劝进表》:“臣闻昬明迭用,否泰相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四教所先,符采相济。”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多方相济,委曲相通。” (2).互相调济。《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文汇报》1985.3.10:“他的弹唱,沙而明亮,高而浑厚,刚柔相济,轻重有致。”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