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三贤堂再叠高启韵》 全文: 唐岂无循吏,于苏称三贤。 韦白及梦得,有似召杜传。 日计虽不足,月计有馀连。 常遗去后思,思以民瘠痊。 至今留堂名,把臂同登仙。 疑当胜瀛洲,文学遨溪川。 我欲寻旧迹,有如玉井莲。 可望不可见,睪古徒情牵。 重建亦早毁,空纪绍兴年。 葺脩讵久坚,不如付荆烟。 然弗毁者存,可知媸与妍。 再叠青邱韵,摛藻翰墨筵。 勖哉良有司,视此旌淑篇。
参考注释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三贤(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 三贤十圣 ”。 (2).三个贤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方魁 与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 、 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乐天晚年》:“ 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 、 苏东坡 祠之。” 沉砺 《展张苍水墓》诗:“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