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顿悟玄机,渐离尘境,双忘顿渐无为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高道宽的《满庭芳》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顿悟(1) 猛然醒悟 (2) 通过体现佛教禅宗精神目的的直觉领会而获得的突然的领悟和一种意识状态 玄机(1)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2) 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渐离(1).即 战国 燕 人 高渐离 。善击筑。《后汉书·延笃传》:“虽 渐离 击筑,傍若无人, 高凤 读书,不知暴雨,方之於吾,未足况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六:“哀歌和 渐离 ,谓若傍无人。” 明 高启 《感怀次蔡参军韵》:“击筑无人识 渐离 ,客依孤馆独凄其。” (2).鱼名。 尘境原为佛教语。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因称现实世界为“尘境”。 唐 司空曙 《寄卫明府》诗:“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嘉花名木,类聚区别,幽胜宛若生成,西抵 丽泽 ,不类尘境。” 李广田 《<闻一多选集>序》:“而这样的文字,如不是由所谓‘诗境’拉向‘尘境’,不是在思想上向现实突进了一步,是不可能出现的。” 顿渐佛教语。顿悟、渐悟或顿教、渐教的并称。 隋 慧远 《维摩义记》卷一:“顿渐虽殊,以其当时受大受处一,是故对斯二人所説为菩萨藏,圣教虽众不出此二。”《坛经·顿渐品》:“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 能 北 秀 ,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开顿渐者,欲依其根;设戒律者,将摄乎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悟门洞开,慧灯深照,顿渐之境,各天所赋。”参见“ 顿悟 ”、“ 顿教 ”。 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