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张仲深的《哀故纪益朋》 全文: 圣代徵文献,才名即故吾。 衣冠前古制,仪范后人模。 素性惟冲淡,潜心即典谟。 妙通皇极奥,名贯玉堂儒。 文采袁程并,交游许郑俱。 字精当世赵,诗儗近朝苏。 庶子趋庭下,诸生列坐隅。 十年承诲晤,合郡尽咨诹。 鹰隼空抟汉,骅骝忆过都。 勋名终不累,基业足良图。 老矣青山乐,优哉白发娱。 九龄今已迩,一夕遽长徂。 冢有驯林鹿,巢多反哺乌。 笥藏蛟室锦,囊贯蚌胎珠。 梦寐常心陨,怀思默叹吁。 九原不可作,空尔东生刍。
参考注释梦寐 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常心(1).犹成见。《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2).平素的心迹。《庄子·德充符》:“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感物多思情,在险易常心。” (3).通常的见解。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论説辩然否,安得不譎常心,逆俗耳?” (4).恒心。 宋 王安石 《王逢原墓志铭》:“盖无常产而有常心者,古之所谓士也。” 宋 苏轼 《谢观音晴祝文》:“民无常心,固何知於帝力。” 怀思怀念;思念。《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风雪既经时,夜永起怀思。” 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生及七岁,而母捨去,长大怀思,涕泣追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日切怀思,繫於魂梦。” 李大钊 《“今”与“古”》:“他们往往发伤时的慨叹,动怀古的幽情……把终生的情感心神,都用在过去的怀思。” 叹吁叹息。 唐 于鹄 《悼孩子》诗:“亲戚或问时,抑悲空叹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空闷乱,长叹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