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罗椅的《清平乐》 全文:明虹收雨。
 两桨能吴语。
 人在江南荷叶浦。
 采得苹花无数。
 梦中舞燕栖鸾。
 起来烟渚风湾。
 一点愁眉天末,凭谁剗却春山。
 
 名句书法欣赏 一点愁眉天末,凭谁剗却春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一点(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愁眉 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愁眉不展 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剗却铲去,除掉。 唐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之三:“剗却 君山 好,平铺 湘水 流。” 唐  裴说 《游洞庭湖》诗:“謫仙欲识雷斧手,剗却古今愁共丑。” 宋  陆游 《楼上醉歌》:“剗却 君山湘水 平,斫却桂树月更明。” 春山(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维 《鸟鸣涧》诗:“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处处子规声。”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大兴 、 宛平 县令设案於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