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和余处恭尚书清凉寺劝农》 全文: 石城诸峰入天关,曾随骑吹经行遍。 梅花换岁初不惊,惊报行春再出城。 官甑晨炊云子玉,兵厨夜压秦淮绿。 尚书亲饷老农夫,塞道夫须兼独速。 劝农文字不怪奇,知道尚书愁我饥。 有如山农出南溪,老穉随观韩退之。 叟携群穉穉扶叟,一生只识茅柴酒。 尚书赐酒谁得尝,瓦盆满引无升斗。 今年好风来自东,五风十雨尧日同。 尚书归取作相公,当寄丰年书一封。
名句书法欣赏 尚书归取作相公,当寄丰年书一封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尚书(1)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相公(1)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2) 旧称成年男子 (3) 相君。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泛称官吏 (4) 男*妓 在京城里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不算犯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丰年 丰硕的年景;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 一封(1).古以十万平方里为“一封”。《梁书·刑法志》:“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 (2).指单峰(驼)。《汉书·西域传下·大月氏国》:“出一封橐驼。” 颜师古 注:“脊上有一封也。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 (3).表数量。用于书信等封缄之物。 唐 王昌龄 《别李浦之京》诗:“小弟隣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少不得修了一封家书,差人接取家眷入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纸窗儿前,照臺儿后,一封儿小简,掉在纤纤手。”《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回小婿再去,託敝亲家写一封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