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范祖禹的《送道纯归南康》 全文: 平生闻庐岳,梦想入松门。 京华走尘土,岁月空崩奔。 缈思放岩壑,枕石清心魂。 羡君归旧隐,山水当高轩。 云林对寝食,烟霭变朝昏。 晴空天池溢,瀑布银河翻。 奇观穷宇宙,梦泽可以吞。 少年负志气,海运期鹏鲲。 晚登桂堂籍,燕石笑玙璠。 飘飖考城吏,放浪彭泽园。 回首出都邑,仙禽谢笼樊。 顾我老文史,望天方戴盆。 俯仰半世间,同僚念金昆。 存亡已永隔,风义古所敦。 寄语谢嵇绍,终惭山巨源。 珍台闲馆切昭回,笙鹤应无俗驾陪。 天浸祥池三岛向,春迷神囿百花开。 沙鸥泛泛人相近,风燕飞飞隼莫猜。 清洛故园荒径在,与君何日赋归来。
名句书法欣赏 缈思放岩壑,枕石清心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岩壑(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枕石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 金 刘仲尹 《西溪牡丹》诗:“我欲禪居净餘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参见“ 枕石漱流 ”。 心魂心神,心灵。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百年信荏苒,何用苦心魂!” 宋 苏舜钦 《和菱溪石歌》:“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 清 顾贞观 《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词:“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曹靖华 《飞花集·洱海一枝春》:“尤其是大红的茶花,老远就把人的眼睛,人的心魂都吸引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