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即事有枨触,沾襟涕浪浪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王吉武的《重修六贤祠成展祭作》 全文: 参考注释即事(1).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飢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 (2).面对眼前事物。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 枨触(1).触犯,触动。《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庐墓左,鹿犯所植松柏, 无量 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塋树邪?’自是羣鹿驯扰,不復棖触。” 金 李纯甫 《虞舜卿送橙酒》诗:“何物督邮风味恶,棖触闲愁无处着。” 茅盾 《子夜》五:“这在从前不过觉得可笑而已,但现在却因枨触着 吴荪甫 的心绪而觉得可恨了。” (2).感触。 唐 李商隐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君时卧棖触,劝客白玉杯。”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看折柳,听吹笳,离肠棖触断无些。” 清 赵翼 《青山庄歌》:“我闻此语心棖触,信有兴衰如转轂。”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倚装待发,枨触万端。” 沾襟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庄子·应帝王》:“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瞻山而陨涕,抚草木而沾襟。” 浪浪(1).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王逸 注:“浪浪,流貌也。” 洪兴祖 补注:“浪音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 清 卓发之 《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