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题淑清院》 全文: 每来淑清院,无不咏淑清。 兹来会心别,不觉敬畏生。 淑有善之理,清实国之称。 以善治国政,万民蒙太平。 然斯岂易哉,在敬天爱氓。 两字训奕世,羹墙仰圣情。
参考注释淑清(1).清白;纯净。《楚辞·严忌<哀时命>》:“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王逸 注:“言己自念形体洁白,表里如素,心中皎洁,内有善性清明之质也。” (2).明朗。《淮南子·本经训》:“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烟云萧索而合*彩,日月淑清而启旦。” (3).指政治清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 无不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