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权德舆的《古离别(一作古别离)》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夭寿(1).短命与长寿。 汉 王充 《论衡·齐世》:“形体同,则丑好齐;丑好齐,则夭寿适。” 唐 贾岛 《哭胡遇》诗:“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 明 唐寅 《白发》诗:“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2).短命,早死。《三国演义》第八五回:“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大马扁》第六回回目:“ 朱一新 论学究渊源, 陈千秋 夭寿归泉壤。” 常数(1) 固定不变的数值 (2) 平常的礼数 接待殷勤,迥逾常数 奈何(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生别离难以再见的离别。《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孔子家语·颜回》:“ 回 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而已,又有生别离者也。” 唐 孟云卿 《生别离》诗:“结髮生别离,相思復相保。”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