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流民叹》 全文: 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 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 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 地文划劙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 稍闻澶渊渡河日数万,河北不知虚几州。 累累襁负襄叶间,问舍无所耕无牛。 初来犹自得旷土,嗟尔后至将何怙。 刺史守令真分忧,明诏哀痛如父母。 庙堂已用伊吕徒,何时眼前见安堵。 疏远之谋未易陈,市上三言或成虎。 祸灾流行固无时,尧汤水旱人不知。 桓侯之疾初无证,扁鹊入秦始治病。 投胶盈掬俟河清,一箪岂能续民命。 虽然犹愿及此春,略讲周公十二政。 风生群口方出奇,老生常谈幸听之。
名句书法欣赏 刺史守令真分忧,明诏哀痛如父母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分忧 分担、排解忧患,使其摆脱困境 为国分忧 明诏(1).英明的诏示。《史记·苏秦列传》:“臣请令 山 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詔。”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如赐裁定,使臣获受成法,更去紕繆,存其可采,繫於《太祖本纪》篇末,以为国史书首,以称明詔万分之一,臣不胜大愿。” 刘半农 《欧洲花园》:“但汝既思归甚切,汝民又念汝勿舍,亦终有归期耳。汝其静俟上帝之明詔。” (2).公开宣示。 清 龚自珍 《病梅馆记》:“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哀痛哀伤;悲痛。《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 唐 杜甫 《杜鹃行》:“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哀痛之音,不堪卒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也同情怜惜着 愫姨 嘤嘤隐泣时发自衷心的哀痛。” 父母(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