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櫜鞬所寓惟戎诘,笔砚相随待律成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策马》 全文: 参考注释櫜鞬藏箭和弓的器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 晋 楚 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杨伯峻 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鞬,音犍,盛弓之物。” 唐 康骈 《剧谈录·裴度》:“ 乐和 李僕射 方为 华州 刺史,戎服櫜鞬迎於道左。” 清 王士正 《秦中凯歌》之四:“大将櫜鞬迎道左,万人鼓吹入 平凉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献忠 走进屋去,按照谒见长官的隆重礼仪的规定,换上全副盔甲,背上櫜鞬,挂上宝刀,气宇轩昂地大踏步走了出来。” 笔砚亦作“ 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相随(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