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大圭的《蓬莱山人为邹得中作》 全文: 三山楼阁隔烟海,清水黄尘渺何在。 瑶池几度宴蟠桃,金母苍然云鬓改。 蓬莱山人沧海客,绿发童颜布衣窄。 养成鸡犬服丹砂,曾向瑶池掌仙籍。 幻游或在长安市,咫尺毫端移万里。 有时举步青冥中,笑引吹笙两童子。 仙裳缥缈去复停,风中环佩秋泠泠。 人间望之如列星,扬言自说山人名。 翻身下视鳌头岛,一勺沧溟眼中小。 挥手尘寰不可招,风露无声洞天晓。
参考注释有时(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举步 迈步;走路 青冥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吹笙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餘琐述》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童子(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