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陆游的《不入城半年矣作短歌遣兴》 全文:我居城西南,渺渺水云乡。
 舟车皆十里,来住道岂长。
 今夏我来时,天风吹荷香。
 再来已孟冬,惨然天霣霜。
 市南两株柳,叶尽萌已黄。
 乃知多事人,岁晚虚悲伤。
 名蓝堕劫火,鞠为瓦砾场。
 河桥比一新,华表照康庄。
 成坏莽相寻,推理海芒芒。
 疾竖造物儿,吾手扼其吭。
 砥柱天下险,一苇乃可杭。
 养气倘能全,斯言岂荒唐?
 参考注释劫火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瓦砾 破碎的砖瓦 这一带屡遭轰炸,成了一片瓦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