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养拙》 全文: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樽。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名句书法欣赏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无忧(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范献子 谓 魏献子 曰:‘……从王命以紓诸侯, 晋国 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 秦 。事 秦 则 楚  韩 必不敢动;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唐  罗邺 《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 三蜀 尽无忧。” 宋  朱熹 《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2).佛教语。参见“ 无忧王 ”、“ 无忧树 ”。 性场泛指心性领域。 唐  韦承庆 《灵台赋》:“弥性场而极览,溥情囿而环瞩。” 唐  白居易 《养拙》诗:“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寡欲 少私欲;节欲 养心并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心源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 唐  元稹 《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宋  邵雍 《暮春吟》:“自问心源无所有,答云疎懒味偏长。”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此惟明於大化之浑沦与心源之寂感者,乃知元亨利贞统於《乾》《坤》之妙。”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民能以秉彝之纯莹智照直证心源,不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斯其包藴之善,自能发挥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