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谁信静中疏拙意,略无踪迹到波澜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贾收的《题有美堂》 全文: 参考注释疏拙亦作“疎拙”。1.粗疏笨拙;粗略拙劣。《韩非子·难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唐 成玄英 《<庄子>序》:“依 子玄 所注三十篇,輒为疏解,总三十卷。虽復词情疏拙,亦颇有心跡指归。”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迁 文虽奇,疎拙亦多,不必皆可取也。” 王统照 《<短篇小说选集>序言》:“对社会生活的经历与认识的浮浅,思想的薄弱,想像力的欠缺,文词的疏拙,在这里不必一一具述。” (2).懒散笨拙。 唐 罗隐 《寄许融》诗:“多病仍疏拙,唯君与我同。”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吾儕性疎拙,摈弃安足痛。” 明 刘基 《谢恩表》:“臣 基 一介愚庸,生长南裔,疎拙无似。” 无踪见“ 无踪 ”。 亦作“ 无踪 ”。没有踪迹或踪影。 唐 张乔 《送僧雅觉归东海》诗:“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雁字初成春有信,烟鬟空好雨无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寅 ﹞被恶宦谋财害命……尸首无踪,滔天大变,万古奇冤。” 波澜(1) 大*波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